岁末年初,中国经济正在累积更多积极的因素。
国家统计局2019年12月3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,继2019年11月站上荣枯线后,12月份制造业PMI再次守住荣枯线,报收50.2%。
其中,生产指数为53.2%,采购量指数为51.3%,较上月分别上升0.6、0.3个百分点,并双双创下年内新高;新出口订单指数为50.3%,高于上月1.5个百分点,自2018年6月以来首次升至扩张区间;进口指数为49.9%,亦创年内新高。
专家判断,由于处于岁末,企业普遍处于完成年度任务和规划下一年生产目标之际,节假日市场需求释放带动了国内消费品等行业产销的明显增长;中美贸易摩擦有所缓解则改善了外部环境,并提振了进出口方面的预期。
尽管2019年四季度经济有回暖迹象,但基础并不牢固。2020年的经济仍面临着较大的下行压力与外部不确定性,经济回暖因素与经济下行压力仍处相互角力之中。
专家预计,2020年中国经济有基础保持6%左右的增速,PPI与CPI剪刀差有望缩窄,而逆周期调节上则有望进一步发力。
多项指标创下年内新高
数据显示,2019年12月,中国制造业PMI为50.2%,与上月持平,再度站上荣枯线。13个分项指数中,生产指数、新出口订单指数、积压订单指数、采购量指数、进口指数、购进价格指数、出厂价格指数和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相较上月均有上升。
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王远鸿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表示,作为反映企业预期的宏观经济先行指标,2019年12月制造业PMI再次站在荣枯线上,反映经济回暖的积极因素正在积累,制造业企业预期与信心有所提升,部分指标在波动中出现了边际改善。
中国物流信息中心专家文韬则认为,从13个分项指数来看,只有4个指数略有下降,其余指数或上升或持平,显示外部需求明显改善,市场需求整体扩张,企业采购和生产加快,市场价格回升,就业保持稳定,新动能平稳较快增长,消费品行业对经济支撑作用有所增强。
2019年12月制造业PMI的一大亮点是,生产指数加速扩张,达到53.2%,比上月上升0.6个百分点,创下了年内的新高。为满足生产需要,企业采购意愿也明显增强,采购量指数为51.3%,较上月上升0.3个百分点,也创年内新高。
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介绍,在调查的21个行业中,有15个行业生产指数位于扩张区间,其中食品及酒饮料精制茶、纺织服装服饰、医药、汽车、电气机械器材、计算机通讯设备等制造业生产指数位于55.0%以上较高景气区间。
王远鸿表示,这是因为节假日消费旺季来临,企业纷纷抓紧安排生产;生产景气度改善最明显的是食品、饮料、酒、服装等日用消费品,这是节假日消费的重点;而电气机械、通信设备等高端制造业是制造业升级的重要方向,因而保持着更高的景气度,汽车行业尽管仍面临着负增长,但近两个月出现了产销的边际改善,2019年以来,中国在稳定汽车消费上出台了一系列措施,这将提振汽车生产。
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表示,目前处于岁末年初,企业普遍处于完成年度任务和规划下一年生产目标之际,节假日市场需求释放带动效果显现,春节因素带动了国内相关消费品行业产销增长,新订单指数保持在扩张区间,消费品行业PMI为51.4%,较上月上升0.3个百分点;圣诞节也带动了国外市场需求回升。
值得注意的是,2019年12月进出口状况明显改善,国外订单明显增长,原材料进口继续回暖。当月新出口订单指数为50.3%,高于上月1.5个百分点,自2018年6月以来首次升至扩张区间;进口指数为49.9%,环比上升0.1个百分点,连续两个月回升,创下2018年7月以来的高点。
王远鸿表示,外贸相关指标出现了大幅改善,一方面是由于国外圣诞消费旺季的提振,外部需求有所改善;另一方面则是中美经贸摩擦传出阶段性缓和信号,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就文本达成一致,这明显改善了市场信心和预期。
在供需状况改善之下,2019年12月的价格指数也双双出现回升。当月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为51.8%和49.2%,分别比上月回升2.8和1.9个百分点,为3个月以来高点,其中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已升至扩张区间。从行业情况看,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、造纸印刷等行业价格指数均在54.0%以上。
文韬认为,近期需求扩张带动了企业采购和生产的增加,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上升,企业原材料库存加快消耗(原材料库存指数为47.2%,较上月下降0.6个百分点),这推高了市场价格。
王远鸿表示,价格指数的回升可能意味着PPI降幅会略有收窄,“2019年9月份的原材料购进价格和出厂价格分别为52.2%与49.9%,当月PPI降幅并不大,然而随后两个月PMI的两个价格指数大幅下降,PPI则相继出现了降幅。”
结构持续优化
从全年制造业PMI走势来看,文韬表示,2019年经济运行相对稳健,年内经济有所波动,但下半年缓中趋稳态势逐渐显现,年底指数有所回升,实现良好收官。指数变化显示,经济运行虽然仍有下行压力,但积极因素持续累积、逐渐显现,经济韧性较好,这为2020年经济平稳运行奠定了良好基础。
他介绍,全年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均值分别为51.8%和50.4%,均处在扩张区间。
此外,经济结构也在优化,新动能平稳较快发展,消费品行业拉动作用提升,高耗能行业逐步退出。全年装备制造业、高新技术产业和消费品行业PMI均值分别为50.2%、51.7%和50.7%,均处于扩张区间,并且高于制造业PMI平均水平;而高耗能行业PMI均值为48.9%,低于制造业PMI均值,增速持续放缓。
赵庆河表示,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正在持续推进,新兴产业增势良好。从重点行业看,2019年12月高技术制造业、装备制造业和消费品行业PMI为52.8%、51.3%和51.4%,分别高于制造业总体2.6、1.1和1.2个百分点,连续3个月位于扩张区间,且景气水平连续上升;而高耗能行业PMI为48.6%,环比、同比分别下降了0.5和0.3个百分点。
文韬表示,装备制造业PMI、高技术产业PMI两个指数已分别连续3个月和4个月上升。其中计算器通信电子、电气机械及铁路船舶航空设备制造等行业持续保持较快增长,表明新动能对经济的支撑作用正在增强。
值得注意的是,大型企业PMI全年均值为50.7%,对制造业PMI整体稳健运行起到了较好的支撑作用,而中小企业PMI仍不乐观。
中国社科院工经所工业运行研究室副研究员张航燕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,不同规模企业的景气度分化现象仍然存在,“中国在减税降费、清欠、融资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措施,积极解决民营企业、中小企业发展遇到的困难,这有利于缓解不同规模企业景气度的分化,不过2019年12月小型企业PMI仍然仅为47.2%,比上月还下降了2.2个百分点,中小企业尤其是小企业的景气度仍有很大改善空间。”
实际上,2019年的逆周期调节在保障全年经济平稳运行上发挥了重要作用。文韬分析称,逆周期调节政策、减税降费措施等贯穿全年,对稳定经济运行、强化经济抵御风险能力、提升微观个体活力等具有较好作用,其效果也逐步显现。因而下半年制造业PMI均值和供需指数均值都高于上半年。
尽管PMI连续处于扩张区间,近期多个其他指标也有所回暖,但宏观经济仍面临不小的下行压力。
“比如新订单指数为51.2%,虽然仍在扩张,但比上月回落了0.1个百分点,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也回落了0.5个百分点,这反映企业对未来市场前景的信心仍然不足。此外,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与中国综合PMI产出指数也是回落的。”
展望2020年,王远鸿认为,尽管2019年四季度经济有回暖迹象,但基础并不牢固。
从国际上看,近期IMF、WTO等主要国际组织不断下调2020年的经济、贸易、投资等预期,世界经济面临不断下行的压力。同时,贸易摩擦、民粹主义、保护主义、单边主义也将对全球经济和全球贸易造成重大冲击。
“但同时也有一些积极信号,全球有近40个国家和地区对货币政策进行了调整,出现了降息潮,整体货币政策重回温和甚至扩张区间,这将对冲部分经济下行的压力。”王远鸿表示。
从国内来看,2020年中国经济结构性、体制性、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,中美贸易摩擦虽有所缓解,但经贸环境不确定因素增多。不过中国有望在逆周期调节上进一步发力,财政政策将进一步提质增效,货币政策也将灵活适度,同时中国将扩大内需,以保持经济的平稳运行。
“总体判断,虽然下行压力不小,但2020年宏观经济还是有基础稳定在6%左右的增速的。”王远鸿说。
此外,他预计,PPI与CPI的分化在2020年还会延续,但最近猪肉价格已有回落,PPI则有回暖的苗头,预计两者剪刀差可能有所缩小。
国家统计局2019年12月3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,继2019年11月站上荣枯线后,12月份制造业PMI再次守住荣枯线,报收50.2%。
其中,生产指数为53.2%,采购量指数为51.3%,较上月分别上升0.6、0.3个百分点,并双双创下年内新高;新出口订单指数为50.3%,高于上月1.5个百分点,自2018年6月以来首次升至扩张区间;进口指数为49.9%,亦创年内新高。
专家判断,由于处于岁末,企业普遍处于完成年度任务和规划下一年生产目标之际,节假日市场需求释放带动了国内消费品等行业产销的明显增长;中美贸易摩擦有所缓解则改善了外部环境,并提振了进出口方面的预期。
尽管2019年四季度经济有回暖迹象,但基础并不牢固。2020年的经济仍面临着较大的下行压力与外部不确定性,经济回暖因素与经济下行压力仍处相互角力之中。
专家预计,2020年中国经济有基础保持6%左右的增速,PPI与CPI剪刀差有望缩窄,而逆周期调节上则有望进一步发力。
多项指标创下年内新高
数据显示,2019年12月,中国制造业PMI为50.2%,与上月持平,再度站上荣枯线。13个分项指数中,生产指数、新出口订单指数、积压订单指数、采购量指数、进口指数、购进价格指数、出厂价格指数和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相较上月均有上升。
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王远鸿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表示,作为反映企业预期的宏观经济先行指标,2019年12月制造业PMI再次站在荣枯线上,反映经济回暖的积极因素正在积累,制造业企业预期与信心有所提升,部分指标在波动中出现了边际改善。
中国物流信息中心专家文韬则认为,从13个分项指数来看,只有4个指数略有下降,其余指数或上升或持平,显示外部需求明显改善,市场需求整体扩张,企业采购和生产加快,市场价格回升,就业保持稳定,新动能平稳较快增长,消费品行业对经济支撑作用有所增强。
2019年12月制造业PMI的一大亮点是,生产指数加速扩张,达到53.2%,比上月上升0.6个百分点,创下了年内的新高。为满足生产需要,企业采购意愿也明显增强,采购量指数为51.3%,较上月上升0.3个百分点,也创年内新高。
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介绍,在调查的21个行业中,有15个行业生产指数位于扩张区间,其中食品及酒饮料精制茶、纺织服装服饰、医药、汽车、电气机械器材、计算机通讯设备等制造业生产指数位于55.0%以上较高景气区间。
王远鸿表示,这是因为节假日消费旺季来临,企业纷纷抓紧安排生产;生产景气度改善最明显的是食品、饮料、酒、服装等日用消费品,这是节假日消费的重点;而电气机械、通信设备等高端制造业是制造业升级的重要方向,因而保持着更高的景气度,汽车行业尽管仍面临着负增长,但近两个月出现了产销的边际改善,2019年以来,中国在稳定汽车消费上出台了一系列措施,这将提振汽车生产。
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表示,目前处于岁末年初,企业普遍处于完成年度任务和规划下一年生产目标之际,节假日市场需求释放带动效果显现,春节因素带动了国内相关消费品行业产销增长,新订单指数保持在扩张区间,消费品行业PMI为51.4%,较上月上升0.3个百分点;圣诞节也带动了国外市场需求回升。
值得注意的是,2019年12月进出口状况明显改善,国外订单明显增长,原材料进口继续回暖。当月新出口订单指数为50.3%,高于上月1.5个百分点,自2018年6月以来首次升至扩张区间;进口指数为49.9%,环比上升0.1个百分点,连续两个月回升,创下2018年7月以来的高点。
王远鸿表示,外贸相关指标出现了大幅改善,一方面是由于国外圣诞消费旺季的提振,外部需求有所改善;另一方面则是中美经贸摩擦传出阶段性缓和信号,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就文本达成一致,这明显改善了市场信心和预期。
在供需状况改善之下,2019年12月的价格指数也双双出现回升。当月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为51.8%和49.2%,分别比上月回升2.8和1.9个百分点,为3个月以来高点,其中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已升至扩张区间。从行业情况看,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、造纸印刷等行业价格指数均在54.0%以上。
文韬认为,近期需求扩张带动了企业采购和生产的增加,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上升,企业原材料库存加快消耗(原材料库存指数为47.2%,较上月下降0.6个百分点),这推高了市场价格。
王远鸿表示,价格指数的回升可能意味着PPI降幅会略有收窄,“2019年9月份的原材料购进价格和出厂价格分别为52.2%与49.9%,当月PPI降幅并不大,然而随后两个月PMI的两个价格指数大幅下降,PPI则相继出现了降幅。”
结构持续优化
从全年制造业PMI走势来看,文韬表示,2019年经济运行相对稳健,年内经济有所波动,但下半年缓中趋稳态势逐渐显现,年底指数有所回升,实现良好收官。指数变化显示,经济运行虽然仍有下行压力,但积极因素持续累积、逐渐显现,经济韧性较好,这为2020年经济平稳运行奠定了良好基础。
他介绍,全年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均值分别为51.8%和50.4%,均处在扩张区间。
此外,经济结构也在优化,新动能平稳较快发展,消费品行业拉动作用提升,高耗能行业逐步退出。全年装备制造业、高新技术产业和消费品行业PMI均值分别为50.2%、51.7%和50.7%,均处于扩张区间,并且高于制造业PMI平均水平;而高耗能行业PMI均值为48.9%,低于制造业PMI均值,增速持续放缓。
赵庆河表示,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正在持续推进,新兴产业增势良好。从重点行业看,2019年12月高技术制造业、装备制造业和消费品行业PMI为52.8%、51.3%和51.4%,分别高于制造业总体2.6、1.1和1.2个百分点,连续3个月位于扩张区间,且景气水平连续上升;而高耗能行业PMI为48.6%,环比、同比分别下降了0.5和0.3个百分点。
文韬表示,装备制造业PMI、高技术产业PMI两个指数已分别连续3个月和4个月上升。其中计算器通信电子、电气机械及铁路船舶航空设备制造等行业持续保持较快增长,表明新动能对经济的支撑作用正在增强。
值得注意的是,大型企业PMI全年均值为50.7%,对制造业PMI整体稳健运行起到了较好的支撑作用,而中小企业PMI仍不乐观。
中国社科院工经所工业运行研究室副研究员张航燕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,不同规模企业的景气度分化现象仍然存在,“中国在减税降费、清欠、融资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措施,积极解决民营企业、中小企业发展遇到的困难,这有利于缓解不同规模企业景气度的分化,不过2019年12月小型企业PMI仍然仅为47.2%,比上月还下降了2.2个百分点,中小企业尤其是小企业的景气度仍有很大改善空间。”
实际上,2019年的逆周期调节在保障全年经济平稳运行上发挥了重要作用。文韬分析称,逆周期调节政策、减税降费措施等贯穿全年,对稳定经济运行、强化经济抵御风险能力、提升微观个体活力等具有较好作用,其效果也逐步显现。因而下半年制造业PMI均值和供需指数均值都高于上半年。
尽管PMI连续处于扩张区间,近期多个其他指标也有所回暖,但宏观经济仍面临不小的下行压力。
“比如新订单指数为51.2%,虽然仍在扩张,但比上月回落了0.1个百分点,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也回落了0.5个百分点,这反映企业对未来市场前景的信心仍然不足。此外,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与中国综合PMI产出指数也是回落的。”
展望2020年,王远鸿认为,尽管2019年四季度经济有回暖迹象,但基础并不牢固。
从国际上看,近期IMF、WTO等主要国际组织不断下调2020年的经济、贸易、投资等预期,世界经济面临不断下行的压力。同时,贸易摩擦、民粹主义、保护主义、单边主义也将对全球经济和全球贸易造成重大冲击。
“但同时也有一些积极信号,全球有近40个国家和地区对货币政策进行了调整,出现了降息潮,整体货币政策重回温和甚至扩张区间,这将对冲部分经济下行的压力。”王远鸿表示。
从国内来看,2020年中国经济结构性、体制性、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,中美贸易摩擦虽有所缓解,但经贸环境不确定因素增多。不过中国有望在逆周期调节上进一步发力,财政政策将进一步提质增效,货币政策也将灵活适度,同时中国将扩大内需,以保持经济的平稳运行。
“总体判断,虽然下行压力不小,但2020年宏观经济还是有基础稳定在6%左右的增速的。”王远鸿说。
此外,他预计,PPI与CPI的分化在2020年还会延续,但最近猪肉价格已有回落,PPI则有回暖的苗头,预计两者剪刀差可能有所缩小。